常州府督学馆。
中国的古代科举考场,在初唐以前被称为督学馆,唐玄宗以后则被称为贡院。
对及第者来说,贡院是他们今后光辉前途的新起点,也是宦海沉浮的开始,正所谓“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
从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一千多年,大约十万名进士和百万名举人从科场走出。
隋朝的督学馆考场,每名考生拥有大约两平米的号舍,这是标配。
实际上在科举制度刚刚产生的隋唐,科举并没有专用的考场,一般是借用吏部办公区进行分区,然后举行考试。
常州府这些年在朝廷办学方面颇为积极,深得皇上赞誉。
所以,在刺史、通守、督学监丞等大人的联合倡导下,常州官府率先修建了专门的建筑作为督学馆考场。
常州府的督学馆考场内部,设置成排的相互隔开、相对独立的小房间,即号舍,考生在号舍参加考试。
而且常州府的督学馆考场,还可以根据考生人数多少进行临时分区,并由此决定号舍的多寡,少则数十间,多则三五百间。
当然,常州府的督学馆考场整体规模的宏大,不能掩盖号舍单体空间的狭窄逼仄。
常州府的督学馆考场每间号舍三面有墙,唯有南面无门敞开,内部宽三尺、深四尺,前檐高六尺,后墙高八尺,建筑面积大约两平米左右。
虽说是专门的号舍,但如此狭小的空间,可谓“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
当今圣上刚刚南巡的时候,由于官员奇缺,所以科举是每一年举办一次,但是自从江南稳固之后,朝廷通过决议,科举改为三年一考,以此提升科考质量。
科举三年一次,所以号舍使用一次后,就得封存三年,直到下次考试才开启,三年间无人整理,号舍里泥灰遍布尘土飞扬,挂满了蜘蛛网,有的号舍甚至已经破旧到“上雨旁风,架构绵络”,连风雨都不能遮挡。
因此,常州府通守钱穆大人今日率领众官员,专门来到督学馆考场进行巡查,务必要将本次朝廷科举秋闱落实到位。
督学监丞姓郑名兴强,约莫四十来岁,他早早的便带着督学馆官员站在门口迎接钱穆。
等到钱大人一行到来,郑兴强迎上去,抱拳施礼道:“通史大人,诸位大人,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钱穆亲切的拉起郑兴强的手,微笑道:“郑大人,不必客气,科考是朝廷的大事,务必要谨遵皇命不负圣恩。”
郑兴强再次抱歉躬身道:“定不负朝廷所托。”
钱穆亲和道:“好好好,那我们一起看看科考号舍准备得如何了,郑大人请带路。”
郑兴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道:“通史大人,诸位大人请!”
——————————————————————
通守钱穆及众官员巡查完督学馆考场,已经临近晌午时分,督学监丞郑兴强早就安排了饭食,邀请诸位大人一起饮宴。
按照官职大小,通守大人钱穆被安排在正中位,郑兴强作为督学馆监丞,也是饮宴的东道主,因此自谦的排在末位。
钱穆向郑兴强招招手,亲切道:“郑大人,此次朝廷科举,你劳苦功高,坐本官身边来。”
郑兴强受宠若惊,不过还是抱拳谦让道:“谢过大人好意,下官坐这里就好。”
钱穆哈哈大笑道:“郑大人明事守理,乃我等楷模,不过本官让你过来,乃是有事相询,关于此次科考之事。”
郑兴强道:“既如此,下官恭敬不如从命。”
郑兴强起身走过去,来到钱穆旁边的座位上。
饮宴开始,众官员向钱穆不断敬酒,大家开始相互攀谈起来。
钱穆对郑兴强道:“来,郑大人,本官敬你一杯。”
钱穆说完端起酒杯,向郑兴强举了举。
郑兴强连忙站起来,端起酒盅躬身道:“岂敢岂敢,钱大人折煞下官了。”
钱穆将手中的酒轻轻一啜,道:“郑大人,今年秋闱童子试,未必要做到公正严明。”
郑兴强道:“为朝廷选材,这是下官的使命,自当竭尽全力,力保秋闱万无一失。”
钱穆点点头,道:“如此甚好,另外本官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