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22章重回课堂(2)
过去的几个月里,初二(1)班的黄老师发现,这个语文极差的学生,仿佛着了迷了似的,抱着语文教材不放,在化学课上也是如此。
消息是教研室里吕老师不经意的抱怨声中听到的,这个化学成绩一流,经常在其他课上学化学的学生居然变了,居然开始在化学课上学语文。尽管他发现木锁的语文成绩有飞速的提高,却没想到他在之前狂热的化学课上还在学语文;
这件事让一只保持沉默的黄老师找到了平衡,“看来你的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提升啊!”他笑着冲身边的吕老师开着玩笑。不过他却心中升起了解一下木锁转变的原因的想法。
第二天早上,第一节课是语文课,黄老师快步走上讲台,眼神一扫,班长洪亮地声音响起“起立~老师好~”。黄老师示意同学们坐下。然后开始了今天的课程。
今天讲的课文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讲的是宋代宰相范仲淹参观岳阳楼后感慨十分,兴致至于,描写岳阳楼景物之余,抒怀自己的志向。表达出有心救国不得朝廷重用的苦闷心情。
《岳阳楼记》全文采用文言文记述,对初中的木锁而言自然是有很多生僻字。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连续的两节课上完,黄老师发现,之前一向心不在焉的木锁整整两节课都目不转睛地认真听老师讲课,不时记下笔记。
下课后,黄老师悄然走到木锁的桌前,询问对本节课文看法如何。
木锁想了想说“这是一篇游览岳阳楼景色之后抒发的感想的文章。我们虽然之前也写过很多类似的作文,但是,这篇文章之所以能流传这么久,自然有他的道理。”
“学完这篇文言文,你现在还会觉得文言文没用吗?”黄老师响起2年前,木锁在课上说不喜欢文言文的情景,就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我现在觉得,学习文言文就是掌握一种工具,了解古人的生活场景,了解作者的心情,学习他们的智慧,然后应用到我们自己生活中。”木锁没有对视黄老师的眼睛,低着头像似在思考。
原来木锁这几周里,对纯一说的宋代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连续几天的恶补,他发现《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的内心想法并不一定像语文教科书上写的那样只是表达爱国情怀。
木锁的让黄老师和同学们感到意外,然而木锁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说道:
“我发现,这篇课文的作者范仲淹生活在北宋年间,曾身居宰相。可是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被贬官到河南,他的同僚也同样被贬,可能是邀他写篇文章;这个时候,同样被贬的人,同样的心情,不管是看到什么样的景色,都会触景生情吧,于是想着通过文章写点东西,表达自己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力的想法,所以,单纯说爱国,有点偏了。”木锁的声音不大,却实实在在地颠覆了黄老师的看法。
他教书这么多年,课文中表达的意思,每一处的生字读音,易错点,易考点,他都滚瓜烂熟,但是这篇文章背后作者的想法,但是,维度作者的时代背景和自身心情,他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许他觉得学生们的知识有限,讲了也不懂,或许他觉得这些东西讲了也不会考,事实上,他的确没有讲过范仲淹的更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