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很是不解,这小子从不参与政事,今日如此极力表现,难道另有所图?于是说道:
“韩国迁都已二十余年,与郑国交好也有二十余年,何来谋划之说?此次同盟会是韩文侯于去年提出,但其突亡。韩哀侯只是为了完成其遗愿,才继续举办,更谈不上早已谋划。”
郑康公立即赞同:“太子所言极是,郑韩交好、韩国迁堵皆已历四代君王。从韩景侯起,经韩烈侯、韩文侯时期,现已是韩哀侯当政,若有所图,早已付诸行动,何必等到今日?”
姬行知道自己无论如何解释,父王也是始终不信,还会引来太子猜忌,不如弄点兵。便道:“父王,防人之心不可无。在你赴会期间,太子主领国政兼都城防务,压力太大。儿臣也想出份力,协助太子领兵守城?”
太子心道:这小子果然原形毕露,想抢兵权。但没有直接反对,认为父王绝不会答应。
郑康公果然不同意:“不可,你从未参与兵事,领军反而坏事。”
姬行不死心,多少也要弄点,便继续请求:“父王,儿臣不需太多兵力,两千即可,只是想历练下自己而已。”
郑康公认为两千兵力不会影响大局,难得儿子学好,让他历练下也行,正准备同意。
太子却抢话道:“父王,四弟不知兵,多带无益,让其领五百即可。”
太子也是怕父王会同意,但完全反对也不好,干脆让他少带点。
郑康公果然赞同:“也好,公子行就带兵五百。”
“谢父王!”姬行施礼,心道:五百就五百,也许能成事。
郑康公接着宣道:“孤三天后亲率两万精兵赴会,上将军、公子必随行国政军事皆由太子统领,相国辅佐。”
“诺。”
太子、相国、上将军、公子必四人领命。
下朝时,太子突然走到姬行身边,不怀好意的笑道:“四弟,你莫不是缺钱,无法花天酒地,故来朝堂与我搅局。要不本宫借你些钱,你哪里好玩哪里待去。”
姬行见太子这贱样就来气,便没好气的回道:“神气个屁,就你这点本事,若不是个嫡长子,狗屁不如。”
太子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姬行:“你、你、你”
“你你不出来,我帮你你。”姬行直接抢话,然后很不客气的说:“你若不来奚落我,我还懒得骂你你今后莫要在我面前人五人六,我以前是懒得理你你到时给我守好新郑,莫要让我瞧不起你你你不要走啊,我还要继续你。”
这时旁边还有许多大臣,看到姬行这个样子,有些憋得满脸通红,但又不敢笑有些却在摇头叹息:“唉,公子行已无药可救,刚才见其朝堂谏言,还以为不像传言那般不堪。看来这秉性难改咯!”
姬行听后,也不给这些人面子,问道:“尔等是否自认为很有素质?很有本事?”
这些人也不服气:“是又如何?”
姬行拍了拍手,然后笑道:“好,既然有本事,那各位是否敢与我赌一把,若韩军来攻,尔等便亲自上城杀敌。若不来,我给尔等当下人使。”
“不可理喻。”这些人小声嘟囔,不想再惹姬行,立刻加快步伐走了。
姬行也赶紧走了,找姬灵一起进宫见母亲,想让她们做好逃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