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实在是一个尴尬的角色。
永乐帝朱棣一路向北,临走之时,接受群臣跪拜,交待太子朱高炽道:“此际大明各事务,你定要尽心尽力。”看似交权,但朱高炽明白,此际正是考验他的关键时刻,实在不可掉以轻心。此际他的两个弟弟,尤其是汉王朱高煦,正在眼巴巴地等着自己出丑,然后他们方有机会上位……
放权不是放任自由,在太子身边,朱棣安排了一帮与太子相处和谐之人与一些监视太子之人。
当然,这些人于暗处,随时向朱棣汇报太子的一举一动。
走之前,朱棣专门与负责留守南京的四大重臣座谈。
此四人分为为吏部尚书兼詹事蹇义、兵部尚书兼詹事金忠、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黄淮、左谕德兼翰林侍讲杨士奇。
朱棣对此四人郑重道:“留守非常重要。文臣中命你们四位辅佐太子监国,如同当年唐太宗每次派房玄龄一般,意义重大。望你们理解联之良苦用心,兢兢业业,不许有一丝懈怠。”听起来如同交流,其实这是朱棣给此四位戴上紧箍咒。话外之意便是:假若太子有何不妥,我唯你们是问!
这四位均为老臣,自然明白朱棣的话语中之意。
永乐年间,太子监国总共六次。此次北伐期间,为太子第一次监国,自永乐六至八年14081410年间。
朱棣规定,除文武朝拜、周围邻国朝贡、边境调发这些重大事情需转发北京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太子直接处理,不必专门请示北京的皇上。这既是对朱高炽的信任,亦为一种考验与历练。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长子,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他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世子。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在其儿童时代,他接受武术和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
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永乐帝朱棣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大儿子,而偏爱他的两个较年幼和更好武的儿子朱高燧和朱高煦,并常常带他们去参加征战,使其与长子接受一种不同类型的教育。
朱棣大军继续前行,王九贴身护卫着朱棣。
朱棣对王九的护卫甚是满意,这种将敌军脑袋送予他砍的护卫,可做得如此不露痕迹的着实绝无仅有。
更为难得的是,王九丝毫不居功,并且对此甚是淡漠……
朱棣又打了一次胜仗,回至中军帐中,甚是兴奋地冲着王九低声道:“哎,俺说你这九哥儿,怪不得那老廖说他不必来,只你在此便好。”
王九伸手将朱棣身上的盔甲卸下,笑道:“陛下开心便好。您能亲自率兵冲锋,便是众将士们的福气。等那些将士告老还乡时,可向村里人吹嘘道,自己年轻之时,还曾与陛下一起并肩杀敌……”
朱棣揉了揉稍有酸楚的肩膀,哈哈大笑道:“真有你的。俺还道你这小子不会说话呢,以前成天在殿前如同一根柱子,那菁儿成天叫你柱子。”
王九未有答话,只是略用真气助已是年过半百的朱棣运血过宫。朱棣毕竟已是知天命之年纪,温暖的气息在其体内游走,让在躺椅之上的朱棣舒服得差点睡着了……
朱棣忽然瞪大眼睛,如同牛眼一般,若有所思地问道:“俺说九哥儿,说句实话,你觉得俺那几个儿子,如何?”
此话一出,却吓了王九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