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9章 黎族(1 / 2)唐诗剑诀首页

何山等人束手就擒。十余人被押在黎峒内。

峒为黎族普遍的组织形式。有大峒、小峒之分。大峒包含数个小峒,而小峒则由数个村组成。峒与峒之间,相互独立,互不从属。峒有峒界,黎人主要在本峒内活动。

而在黎人看来,此外来人,在本峒内如此大动干戈,已严重侵犯其领域,故而将何山等人擒拿问罪。当何山再三解释自己为何家庄之人,此番只是前来筑路,设置路标。

那黎峒之人仍是将信将疑,便放一人回去,通风报信。

当那人火急火撩地赶回何家庄,而那王九正与老族长正聊得入巷,听闻此事,王九笑道:“正欲至黎峒走走,未曾想到,竟以如此方式相邀……”

黎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一个大塘,必有大鱼一片山林,必有布姑鸟一个村庄,必有土地公一个地方,必有一个头人。”而此“头人”,则为黎首。

此时的三十六峒黎首为冼三娘。

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与壮、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远在秦汉以前,“骆越”的一支就从大陆渡海到琼州,隋代称之谓“俚僚”,即黎族的先人。黎族的先民在殷周之际,便定居在琼州府,以原始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实因妇女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地位上受到人尊重。

如宋代文献记载,南宋时,琼山县黎族妇女首领“三十六峒统领”王二娘是“黎之首也”。很多时候,当黎族内部发生纠纷时,只要女子出面干预或调解,便可以平息下来。

大约在秦汉以前,就有汉人到过海南岛北部沿海地区,从事经商和农业、渔业生产秦汉之交,秦龙川令赵佗占据岭南,自立为南越王,治理南越,“怀服百越之君”,其势力与影响当及于琼州。

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兵平定南越后,汉王朝正式在琼州设置珠崖、儋耳两郡。

唐代在岛上设立了琼、崖、万安、儋、振五州二十二县。黎、汉居住格局由过去“汉在北、黎在南”逐渐演变成为“汉在外、黎在内”。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热带生物资源也逐渐被认识并加以开发利用,玳瑁、五色藤、盘斑布、香、糖、珠等特产受到中原人士的喜爱,许多作为“贡品”或商品输入中原地区。

沿海黎汉杂居地区已经出现了“以富为雄,豪富兼并,役属贫弱,俘掠不忌”的现象,但黎族先民聚居的广大山区社会发展速度还是相当缓慢,原来的落后状况和社会经济结构并没有多大改变。

由此则导至汉、黎矛盾冲突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