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五四章 邹衍讲学(1 / 2)梦魇空间风筝天王首页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多少总会积攒些恩恩怨怨,唯独燕齐两国之间最是仇深似海。

当然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有仇的。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攻打山戎,齐桓公在伐山戎时,同时把孤竹、令支也灭了。

胜利之后,齐桓公将山戎、孤竹一带足有500公里的土地全送给燕庄公,自己一点没要。

燕庄公对齐桓公感激涕零,亲自送齐桓公出燕,恋恋不舍,不知不觉已经送入齐境,齐桓公说:“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理于燕。”

于是划地割燕庄公所至之齐地50里与燕。

所以燕国一直与齐国交好,一直到燕国子之之乱。

子之之乱前文讲过,这里不再赘述。

齐宣王以讨伐子之匡扶正义为名,在燕国境内长驱直入,燕国臣民由于痛恨子之篡位,对齐的进攻不仅不抵抗,反而城门大开夹道欢迎,所以,齐军很快攻占燕国都城。

但是,齐国并没有拯救燕国百姓于水火之中,反而想灭亡燕国,将燕国土地据为己有,于是“毁其宗庙,迁其重器”,遭受了燕国军民的巨大反弹,又有其他五国的干预,齐国不得不退兵。

燕国和齐国因此结下仇怨。

燕昭王继位后,对齐国此前趁火打劫的行为十分气愤,发誓要一雪前耻。于是他招贤纳士、改革内政,使燕国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燕昭王筑黄金台,大开国门,不拘一格地广为接纳,不惟欢迎知名学者,而且把那些有志灭亡齐国的,熟悉齐国险阻要塞和君臣关系的,善于用兵打仗的士人,尽数收留下来,并给与优厚的待遇,多方积蓄力量,以利兴燕破齐。

28年后前284年,燕昭王联合其他国家,以乐毅为上将军,对齐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进攻,仅用半年时间便连下七十余城,仅剩下莒和即墨未能攻破。

直到燕昭王去世,新上位的燕惠王与乐毅不和,乐毅出奔赵国,田单才有机会大摆火牛阵击溃燕军,将齐国复国。

燕齐两国打得如此不可开交,都差点吞并掉对方,又有什么会比亡国之恨更重呢?所以燕齐两国之间互相仇视,无一日不在咬牙盼望将对方亡国灭种。

所以燕赵大战,齐国自然多派细作,前往探查,当燕军大胜,25万赵军尽降于燕的消息传来,齐国上下,无不切齿。

若是燕国兴盛,恐怕齐国君民都要寝食难安了。

这时有一个身穿青色衣衫的年轻人与陈默两人擦肩而过,虽然行色匆匆,但是观其言行举止,是个有教养的文学之士,不过他衣衫落拓,明明是青色布料,却被洗得斑驳发白,显然家道中落,不甚如意,以致一件衣服穿很多年。

本来陈默并未在意这年轻人,但是在擦肩而过时,却有一点烁玛飘到陈默面前,陈默随手捏住一看,原来是邹衍要在稷下学宫的观星台讲学,有意者皆可去听。

因为这年轻人心心念念的满脑子都是去听讲,都满到要溢出来了,陈默才能在这点烁玛中轻而易举的读取到这段记忆,不由来了兴趣。

“邹衍讲学,要不要去听听?”

燕风一听,兴奋起来:“邹衍?那可是个牛人啊,阴阳家的创始人,五行的理论的集大成者,他要讲学,绝不能错过。”

于是陈默和燕风跟在那年轻人身后,穿街过巷出了大城西边的北首门,此门又叫稷门,稷下学宫就在稷门之外,也是稷下之名的由来。

稷下学宫往南纵马大概半个小时的路程就是达官贵人们居住的小城,两者相映,乃是临淄一景。

稷下学宫就像个城外的小城,城墙街道应有尽有,甚至陈默还看到了贩卖书简的书店,这在发明造纸术以前的时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以一窥齐国的学术之盛。

但现在稷下学宫万人空巷,都聚集在观星台处。

观星台位于学宫东门内的一处空地里,楼高三层,最上层是个宽达二十丈的大平台,邹衍就在那平台上讲学。

观星台下人头攒动,却是鸦雀无声,盖因邹衍七十多岁了,又不是廉颇那样的武将,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显然没办法扯着嗓门硬喊,下面若有人说话,还真听不清他在台上讲什么。

陈默他们还是来晚了,邹衍已经讲完,现在已经到了答辩阶段,当然这时代没有答辩这玩意,主要是一些有名望的文士向邹衍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