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大学毕业后就去了深圳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
有了老二晏贞的“前车之鉴”,加上晏殊读书多点,掌控欲强的李春华当然不会再放任着老三晏殊也走那条离经叛道的路。
要两个女儿都逃离身边,晚年大儿子晏清靠不住,她李春华和林连生养老该靠谁?
所以,今年初的时候还不等晏殊去深圳李春华就扣了晏殊的身份证将她锁在了家里。
女大当婚,女孩子花期短,大好的年华统共就那么几年。
李春华打算不再等了,她要提前为女儿晏殊物色人选安排婚事。
老人不是常说么?女人都是菜籽命,撒到肥处迎风长。她把晏殊撒到自己安排的肥沃土地里,等长出根茎嫁人生子了晏殊也就定心定性了。
自从放出晏殊在家消息,附近十里八乡的村子跟城里上门求亲的人络绎不绝!
最多的时候李春华数了数,一天家里最少要来七八个媒婆来主动说媒。
一家有女百家求!
但心高气傲的李春华可不为所动!她要仔细的挑选,避免女儿跟自己一样嫁给一个错误的人,一辈子不幸福!
钱不钱的先撂一边,最重要的是先看人品。当然,如果人品好,家里再有点钱,亲家再知书达礼那就最好不过了。
谁让她李春华手里握有晏殊这个抢手的资本呢?
这样想着,李春华觉得手里原本笨重的推鱼的车子也不重了。这满目青绿的风景跟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让她的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了。
李春华使劲弓着身子往前用力,突然她感觉车身莫名的轻巧了起来,像是从背后突如其来了扶持的力道。
她扭头看去,背后帮着推车的果然是村子上边遛弯的熟人——巧玲。
若论辈分,巧玲还得叫她李春华一声姑婆。
“呀,我就说嘛,车子咋突然变轻巧了呢,原来是巧玲啊?你到下头湾里干啥去了?”李春华问。
“是姑婆啊,巧了不是?我下头湾里有块儿地,刚去除了草回来,老远就看到你推车子上坡,这不就顺手推一把了。”
巧玲嘴巴抹了蜜一样,单凭她简单的一句称呼就能看出她是个一贯巧舌如簧、口才了得的人。
巧玲是上个村的媒婆。周围的人都说经她手说的媒十拿九稳,她从不乱撮合对象,也最擅长根据男孩女孩的性格帮人找到彼此适合双方都满意的对象。
“姑婆你这干啥去?我姑爷咋不见一起去?”
“他那个死鬼挖药材去了,啥都指望不上!我打算去街上把这些鱼卖了。”
“好着呢!好着呢!嫁给我姑爷那样务实勤劳的好男人,看你俩多幸福!”
”当初你俩刚结婚时日子多穷啊,姑爷兄弟姐妹七个,家里穷的可是连片瓦都没有,可是你看现在家里楼房盖的都三层半了,积蓄多的哪怕坐那里啥不干也够你俩吃到老了吧?”
“重要的是家里里里外外都是你说了算,姑爷可是轻易不会说你一句重话,姑婆这日子过得是越来越红火啊!”
……
会说话的人就是不一样!尤其是媒婆这个职业,张口吐出来的那根本就不是普通的话!是佛前莲花!
能言善道又善于察言观色的人讲出来的话好听,当然人人都会爱听。
几句话说下来,李春华顿时心花怒放。
三个女人一台戏!两个结婚了的女人能聊的无非就是家长里短跟村里八卦事件了。
路上像谁家男人出去挣了多少钱回来,谁家闺女远嫁后来又离婚啦等等,诸如此类话题在两个女人间都是热议的事情。
路上走走停停间,两个女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聊起闲话家常,聊着聊着话题就不知不觉间落到了小女儿晏殊身上。
“是吗?”
巧玲一听春华说她女儿晏殊刚好在家里不禁心花怒放。
真是无巧不成书!
前阵子她工作的单位办公室里刚好有个隔壁A市的单身小伙子,她觉得挺好。
那男孩子性格沉稳内敛,长相俊逸英气,人也礼貌谦逊,她横看竖看觉得顺眼贴心。
因为工作关系,她需要经常跟那男孩子见面打交道。
由此,她也渐渐知道了那男孩子在这边异地工作。
想着他远离父母身处本地,闲暇之余他也会孤单无聊,所以家里长期一个人的巧玲就经常在逢年过节时邀请他们单位办公室的几个男孩女孩一起来自己家里过节聚餐。
说实话,巧玲觉得自己苦于没有女儿,要不然她真打算把那男孩子招为自家女婿。
路上一番爽快的沟通下来,话题投机的两个女人对让素未谋面的姑娘晏殊和那小伙子余淮两人相亲这事一拍即合。
李春华想:自古姻缘由天定!
雨都下了一个月了,她早不去卖鱼晚不去卖鱼,偏偏选择今天去,还刚好误打误撞遇上巧玲这个资深媒婆,这不是月老牵线,天定姻缘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