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无奈地走出办公室,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挫败。他意识到,在这个村子里,赵建国的权威根深蒂固,想要改变现状,远比他想象的困难。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小满渐渐发现,自己被彻底边缘化了。村里的大小事务,赵建国都不再和他商量,重要会议也常常不通知他。他每天的工作,变成了整理文件、写会议记录,偶尔帮忙起草一些无关紧要的报告。
一天,林小满在整理文件时,发现了一份几年前的村子发展规划。他仔细翻看,发现里面有很多想法都很有前瞻性,但因为各种原因,大多没有实施。
他拿着这份规划,找到赵建国,兴奋地说:“赵主任,你看这份规划,里面很多点子现在还能用,我们可以参考一下,重新制定村子的发展计划。”
赵建国接过规划,随意翻了几页,就扔在桌子上:“这些都是老黄历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别折腾了。”
林小满不死心:“可是里面关于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部分,还是很有价值的。我们可以结合现在的政策,再做调整。”
赵建国皱着眉头:“你怎么这么固执?我说了不行就不行。你要是想干出点成绩,就好好把我交代你的活儿干好,别整天想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林小满走出办公室,望着窗外的青山绿水,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自己刚来青山村时的豪情壮志,本以为能大展拳脚,为村民谋福祉,没想到如今却被当成一个无关紧要的文字秘书。他感到迷茫和无助,但内心深处,那团想要改变青山村的火焰,却依然在燃烧。
为了找到突破口,林小满决定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了解村子的历史和现状。他走访村里的老人,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研究村里的土地、人口、产业等数据,试图找出一条适合青山村发展的道路。
一天傍晚,林小满在河边遇到了一位正在钓鱼的老人。老人名叫张大爷,是村里的老住户,对村子的大小事情了如指掌。
林小满主动和他攀谈起来:“张大爷,您在这儿钓鱼呢?”
张大爷笑着点点头:“是啊,小伙子,你最近在村里过得咋样?”
林小满苦笑着说:“不太好,感觉自己想为村子做点事,却处处碰壁。”
张大爷叹了口气:“我知道你的心思,你是个好娃。这村子里,赵家人说了算太久了,很多事儿都不是按规矩来。不过你也别灰心,慢慢来。”
林小满好奇地问:“张大爷,您觉得村子要发展,关键是什么?”张大爷放下鱼竿,认真地说:“依我看,一是要团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二是要找对路子,不能光靠老一套。”
林小满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张大爷,您说得对。我一直在想,咱们村有这么好的自然条件,为什么不能发展乡村旅游呢?”
张大爷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好啊!咱村山清水秀,还有一些老房子、老习俗,要是开发好了,肯定能吸引不少游客。”
林小满和张大爷越聊越投机,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告别张大爷后,林小满回到宿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决定,不管赵建国态度如何,他都要先把乡村旅游的方案做出来,说不定能找到改变现状的契机。
接下来的几天,林小满查阅了大量资料,参考其他成功的乡村旅游案例,结合青山村的实际情况,开始撰写乡村旅游发展方案。
他废寝忘食,反复修改,每一个细节都认真推敲。他知道,这个方案可能是他打开青山村发展大门的钥匙,也可能是他与赵建国之间矛盾的导火索,但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只想为青山村的未来拼一把。(未完待续,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