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的春夏,曲水县人流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蜂拥而至,想要看一看曲水县的变化;看一看那些在困境中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怨天尤人,依然坚持做研究的老专家们;看一看那些哪怕被吹捧到了一定的高度,依然没有飘起来,依然踏踏实实的种地干活,依然保留了赤子之心的贫下中农;看一看那些昂扬向上,努力为自己争取成长机会的妇女同志们……
很多人的名字都在短时间内变得家喻户晓,成为全国人民敬仰和学习的典范。
正好这段时间,集成电路研究也出了成果,最重要的是,生产线的研制也同步跟进了,可以量产这种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四机部派人过来验收,正好和记者们不期而遇。
这无疑是对曲水县最好的宣传,更加证实了之前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毫无虚假。
东省研究院再一次成为全国热点。
谢赟撰写了一篇文章,感谢全国人民在过去几年对他们的帮助。
“这绝不仅仅是属于曲水县的荣光,而是属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我们的人民勤劳、善良、团结,哪怕是在自己生活困难的时候,面对来自贫下中农的求助,也能义无反顾地伸出援助之手。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克服任何困难,拥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世界领先的强国。我们的人民,一定会过上共同富裕的新生活。”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谢赟没再写那些革命语言,而是更多的谈到了人性,谈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去革命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这期间,任秀珍来找谢赟,跟她说:“你发现了没有,国家开始重视科研了。”
谢赟点点头,“发现了。报纸这么大张旗鼓的报道,说明风向开始变了。”
任秀珍说:“照这样下去,我觉得,真正的高考可能就要恢复了。不是那种先推荐再考试的,是全国人民都可以参加的高考。”
谢赟又一次表示了赞同,“你说的很有道理。你有什么想法?”
“没想好呢,如果高考恢复了,我考还是不考呢?”
谢赟想了想,说道:“如果你要从政的话,文凭还是要有一个。”
“我就怕大学毕业以后要服从分配,到时候万一给我分配到厂子里去,那我不白读了吗?”
谢赟想了想,说道:“你可以把你的组织关系调到县里去,先在县里任职,这样的话,你大学毕业以后,会回到县里,县里会根据你的个人情况重新给你安排职务,接下来你再一步一步向上奋斗。你觉得呢?”
“可以吗?”
“可以。你培养好厂长接班人,能在接下来接替你的工作。我把你调到县里去。你忘了,我好歹是个副县长呢。”
任秀珍高兴道:“谢谢你,斌斌姐。你放心,厂里的事务我也不会放松的,一定培养好接班人。以后就算去县里工作,也会关注厂子的事。”
“我相信你。”
任秀珍跟谢赟聊完,还回了一趟柳树屯,跟大家说了她关于恢复高考的推测,提醒大家好好复习。
这些年柳树屯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各种资料都是现成的,经她提醒,大家学的更加用心了。
倒不是说非得混个文凭,而是不想错过每一个让自己更加优秀的机会。
☆
潘长青这些年的研究成果曝光之后,清大不得不派人来请,要给他恢复工作,不过,潘长青婉拒了,“名誉恢复了就好,在哪儿都能为国家工作,我就留在这儿吧,不回去了。”
来人无奈,只好回去复命。
转头,潘长青就和汪振声商量,依托东省科学院,在曲水县建立东大的研究生院,他们这些老专家,等于同时在东省科学院和东大任职,既从事研究工作,又从事教学工作。
只有高中毕业文凭的谢赟,被动上任,又成了东大研究生院院长。
谢赟想要推辞的。
潘长青跟她说:“我是在国外拿了博士学位的,两个老郑、老赵也都在国外拿了博士学位,我们托大点说,你的水平不比我们差,正常点说,你的水平比我们强,关键是你还年轻啊,前途不可限量。未来是你的。”
谢赟说:“您少忽悠我!我不吃这一套!”
潘长青说:“我哪有忽悠你!能者多劳,你不干谁干?让我们这几个老东西来吗?”
“未尝不可呀!”
“嘿!你这孩子!”
推辞没成功,谢赟还是当上了研究生院院长。
屁股决定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