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前,刘嫦的母亲王姪与同为太子侍妾的栗姬接连有孕。因为当时太子还未有儿女,谁先诞下麟儿,便是皇长孙,也可近乎说是承继大统的未来天子。
于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便在两个女人间展开。
后来,王姪先于栗姬分娩,却因生的是个女儿,只获赐了金帛,而并没有任何名分上的抬升,依然是个无有品阶名号的家人子。
那栗姬就就幸运多了,因生育了皇长孙刘荣,被封为位分仅次于太子妃的良娣。
刘嫦未能生就一副男儿身,但因年纪最长也难免身承重责。
因为祖母窦皇后患了眼疾,生活寥寞,刘嫦在断乳后的当月,便被送去椒房殿。窦皇后上了年岁,又有眼疾,不可能亲自抚育孙女,刘嫦的日常生活便由十几个老嬷嬷照料。
那群嬷嬷们受了小君(汉廷制度,后宫嫔御婢仆皆称皇后为小君)的示谕,把刘嫦当眼睛珠子似的看护着,真可谓是殷切备至。
只是这种殷切不是出于内在的感情,而是纯执行任务似的照章办事。而那章法又本是定了约束成人的,用在一个刚断了奶连路都还走不稳的孩童身上,便是十分的不近情理,夸张点说,便是毫无人性了。
譬如,每顿的餐食都是定量的,不管多爱吃,吃罢了就不许再要,便是只吃个半饱,也不许再多吃一粒米。便是一口不想吃,也要被嬷嬷们连哄带逼的吃个干净。
还有便是夜间,刘嫦睡在摇篮里,每隔半个时辰,嬷嬷们就要摇上一摇。有时刚刚睡着,这一摇,却就惊醒了,却也不敢出声,只用手捂着嘴暗暗抽泣。日间,被抱去祖母身边时,又不免发困。祖母问起,也不敢照实言语。
因为在被送来椒房殿的前一天,母亲曾花了一整夜的时间对她千叮万嘱,要听话守规矩,不管觉着再怎样拘束委屈,也不许淘气哭闹。
刘嫦每觉孤惧难耐,便将那叮嘱在脑子里一遍遍忆着念着,时间一长,便如镌刻似的在心里永久的扎了根。
所幸,在熬煎了大半年之后,皇弟刘荣与姑母家的阿娇也先后被送来了。他们一个是长子长孙,一个是独生女所出的外孙女,在窦皇后那里分量都比刘嫦重,所受关注自然也更多。刘嫦的孤惧因而稍稍得减。
后来,到她五周岁上,祖父文皇帝驾崩,祖母由皇后升格为太后,搬居长乐宫。她才重新回到母亲身边。那时因为父亲登基,册封后宫,母亲终于有了正式的位分跟名号——王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