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9章 造访天竺(1 / 2)测字有道首页

电话是印度的朋友:

卡吉娜打来的。

因为几年前,我经过周蓉推荐,应敦煌石窟研究院邀请,参加“传统佛道儒文化国际学术研究交流会”。

作为与会嘉宾的联络处负责人,我接触了很多,喜欢敦煌文化和佛道学文化的各国学者嘉宾。

因为当时,主办方的意思,是想邀请一些熟悉多语言的传统文化学者,向外宾推介传统中国佛道教文化。

周蓉了解我对这些都有深入研究,还发表过一些专业论文,重要我通晓英语,法语,俄语和印地语。

所以当时就跟组委会推荐了我。

因为在研讨会举行期间,我深度参与了接待,讲解,探讨,服务。

中间还应各国专家邀请,最后进行了专场学术总结发言。

引起了现场专家学者的好评,获得了良好社会影响。

在这次研讨会上,结识了不少国际友人,后面大家也有一些后续深入合作。

卡吉娜就是其中优秀的一位。

卡吉娜出身在印度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对佛教文化研究颇有兴趣。

他也跟随亲戚,经常去寺庙礼佛,接受文化熏陶。

据说,卡吉娜的舅舅,还参与了印度着名佛教文化遗址:“那烂陀寺”的发掘。

卡吉娜敦煌之行后的一年,她再次到访中国,她还给我提前发了信息。

她提出,想重走玄奘之路,看看沿途这些国家发展的现状。

也想看看古代玄奘大师西行求法,那种路途的艰辛,是怎么样的精神动力,支撑他走完漫漫征途。

我告诉卡吉娜:“寻找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得先寻找他的根在哪里。”

卡吉娜点头表示认可。

卡吉娜蹬着大眼睛,求知若渴第问我:“那向东,你可以给我讲述下玄奘大师更多的故事吗?

因为我从国外资料了解的角度,可能和你在中国了解角度不同。”

“当然可以!My pleasure!”

我望着卡吉娜求知的眼神,给她详细讲解了玄奘大师的一些故事:

“玄奘大师的老家,其实就是古代的河南洛阳偃师县缑氏镇。

根据中国史书记载,隋朝仁寿二年(602年)玄奘大师生于偃师县南缑氏镇东北陈河村。

这个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玄奘的父亲陈惠一生好佛,二哥陈素被父亲送洛阳净土寺当和尚。

天性聪颖的陈祎,自幼接触佛典,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十一岁那年,玄奘随史到净土寺当和尚,取名玄奘。

他不满足于在洛阳学到的佛学知识,遂到长安遍访名师,执经问难,锐意钻研经典。

他博览众书,发觉佛典各擅宗途,不完全一致,因此,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探求佛教的奥秘。

唐贞观三年(629年),二十七岁的玄奘,踏上了西行取经的征途。

从此五年间,玄奘全面理解了佛教之渊源。

在此期间,他怀念自己的祖国,于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带着657部佛典和舍利佛像启程,于贞观十九年返回故土。

自此,开始在弘福寺整理、翻译带回的经典。

唐太宗专门召见了玄奘,表彰了他不辞劳苦西行取经的业绩。

还为他在长安建了大慈恩寺,成为玄奘译经和着述的经院。

九年中译经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印度、尼泊尔、巴基斯但及中亚的重要文献,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玄奘在讲经、译经、传播佛学思想的过程中,创立了慈恩宗(又称法相宗),成为大乘佛教的一个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