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刚刚崛起,要是答应了齐国的苛刻条件,就等于断了国运,齐国兴师动众而来,不捞够好处就是亏了,双方都不肯妥协。
后面虽然还是争执了很久,但结果早就注定了。
所以源大夫早就知道会再打一场,而且按照他的猜测,这一战的重点肯定不是凡人厮杀,双方国君要是不出手,下次谈判还是要争论不休,这一战就显得毫无意义。
齐国和吴国都没打算死战,所以不太可能是国君直接对战,而在之前的案例中,也有双方国君谁也不服谁,最后各自屠杀对方军队,先杀光的一方获胜。
祝平炎担忧的问:“你觉得这一次也会是这样。”
源大夫摇头:“此事并不常见,但既有先例,自当小心为上。”
祝平炎望向远处齐军的大旗,这些天与下大夫们比较而产生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地仙们只要挥一挥手,他努力至今积蓄的力量便灰飞烟灭。
吴军赶来之后,源大夫也回归原位,祝平炎看向自己那人马具甲的重骑兵,之前跃跃欲试想要大展身手,现在却只能看到凡人的无力。
哪怕人马具甲执槊冲锋,又如何能对敌天骄。
-
待吴军布阵完毕,吴王从阵中飞出,挥手布下一道云层,齐侯随后飞入云层,想必是和吴王交战了。
地仙暴露实力是大忌,所以吴王放出云层阻隔视线,这也阻断了其他人根据交战情况判断局势的打算,只能该怎么打还怎么打。
双方列阵而行,相距将近两百米,诸军皆无动作,数百箭矢却已飞上天空。
莒子皱眉看向右翼:“这是谁的兵?”
他并没有使用传声法器,但数里外却有一卿大夫说道:“右翼那群下大夫久疏战阵,手下临阵慌乱也属正常。”
莒子本就是随口一说,也没打算因为这点小事还要追究出具体是谁。
但这时候有人说:“好像是从向男那借来的人。”
这一下就微妙起来了,有人出声嘲讽,也有人辩护,但莒子和向男都没有说话,这种小事,争论有什么意义呢,不过是底下人在表忠心而已。
以往出现这种争论,都是向男或者莒子厌烦了,就会出声和对方聊两句,打断这无聊的争执,毕竟向男和莒子的身份摆在这,他俩出声了,其他人就不会再插嘴。
但这次不同,争论刚起就迅速消失。
因为箭矢飞越天空的速度太快,这些人也只不过是刚说了一句话,箭矢已经落入吴军。
莒军认为这箭射早了,是士兵的失误,吴军当然也这么认为,所有没有人举盾防御。
于是重弩射出的箭雨,就这么落入了毫无防备的吴军之中,轻松洞穿皮甲,射出一片哀嚎,吴军像是遭遇了机枪扫射,顷刻间倒下一大片。
由于制造角弓太慢,直到祝平炎出兵,用的还是最初级的轻弩,但现在那一百角弓已经造好。
角弓造得慢,但也会提供大量经验,弓的制造水平直接跨越了一个时代,弓弩同源,使用和制造弓获得的经验,也会有一部分给弩,所以弩也提升了一点。
祝平炎本不打算用弩,除了最初造三百张弩急用,后面就没再造过,但除了制造,使用也可以获得经验。
两支装备齐全的军队交战,很难用远程武器造成决定性杀伤,一般只能打牵制,主要杀敌还是靠近战,所以弩箭射到盾牌上就能获得经验,射伤射杀更能获得比近战武器更多的经验。
无论是打土匪还是打吴军,祝军都用弩箭造成了很大杀伤,所以弩的经验涨得飞快,直接跨越一个时代到了汉朝。
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大规模装备弩,秦弩之所以出名,本质上还是因为秦最终获胜,说秦一统中原全是秦弩的功劳,那就有些过誉了。
弩这种兵器真正发展完善,还是要到汉朝,可以说汉弩奠定了后世所有弩的基础。
之前说过,臂张的轻弩于弓而言并无战斗力上的优势,只是训练简单而精度更高。
所以也有人因此认为弩不仅不是弓的进阶,反而是弓的廉价版,只有没有射击传统的汉人军队才会大规模使用弩,会射箭的人肯定都会用弓。
比如草原民族基本上都用弓而不用弩,汉朝大规模装备弩,宋也大规模装备弩,野战无敌的唐军却没有大规模装备弩。
经历过五胡乱华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后,唐朝有一定“少数民族血统”,唐军更是有大量少数民族军队,所以人人擅射,100%装备弓,弩手却只有10%,也就是说弩手都有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