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便拿出一串钥匙,来到了一间单独的牢房前将其打开:“新来的,进去吧。”
刘凌淡定的走了进去,这牢房还算干净,别的不说至少没有屎尿。
锁门的功夫,朱七又对刘凌说道:“好了,兄弟我也只能帮你到这了,我听说你的案子要三司会审,接下来你便自求多福吧!”
“这次,若你能活着出来,我请你吃酒!”
“对了,忘了告诉你,我也是鲁州人!”
说着,朱七对刘凌拱了拱手。
后者也拱手还礼。
年轻锦衣卫闻言一愣,他看了看朱七,又看了看刘凌,问道:“这位便是带着一百多人支援鲁州的大傻帽?”
话刚一出口,朱七的眼神便瞟了过来,那锦衣卫连忙住口道:“不不不,是大英雄,是大英雄,嘿嘿!”
朱七也并未计较,直接转身离去!
刘凌则将牢房中的杂草拢了拢,尽量铺的厚实点,这一路上舟车劳顿,他也终于能休息一下了。
躺在稻草堆上,刘凌呢喃道:“三司会审!三司会审!就是不知会审到哪一步了!”
……
大周的通讯并不发达,一般消息都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出去的。
按理说,这种消息的效率并不高。
但若是碰到一些比较火爆的话题,一个月之内传遍整个大周国也不无可能。
而在鲁州,歼灭数万倭奴这种事情,则绝对算是时下最为火爆的话题,没有之一。
毕竟这些年来,大周的国防态势一直是捉襟见肘。
不管是东西南北那个方向,都是以守为主,只要不被别人攻破城池,便烧高香了。
如果几个月前,有人说,某人带着一百多人,一路从魏县杀到临淄,沿途斩杀倭奴数千,临淄一战更是歼灭敌军数万,自己一方却没有太大的伤亡,估计会被人当做神经病。
但今天,这件事确是真实发生了,而且,诸多鲁州百姓都是亲眼看到的,丝毫做不得假。
于是这事,自然便成人口皆传的大事件。
甚至,一些说书唱曲的都已经开始编排起来这个新的传奇故事。
京城距离鲁州虽远,却也已经听到了消息。
老百姓们自然夸赞刘凌用兵如神,智勇无双。
但那些当官的,却只觉刘凌是个大傻帽,为了那些毫不相干的人,竟赌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现在好了,不仅人被抓进诏狱,而且还即将三司会审。
估计人头是难保住了!
当然,也有一些官员,觉得刘凌干的这件事相当漂亮。
剿灭数万倭奴,至少能还鲁州十年太平,这能为朝廷分担多少压力,根本无法估算。
甚至,大周的国运为之转折也不无可能。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少保,领兵部尚书衔的于廷益。
作为和严高截然相反的性格,于廷益为官清正,从不结党营私,对于那些有能力的官员不吝提拔,对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也从不手软。
当然,他也并非是那种毫无脑子的刚直,就比如面对严高这种祸国殃民的大贪,巨贪时,他也懂得等待时机,先尽力的去做事情,再慢慢寻找机会。
不久之前,杨继盛将刘凌的策论送到了于廷益手中,受到启发的他,立刻想到了分化蒙古三大部落的办法。
通过给其中两个部落送去礼品,从而让他们反目成仇,最终各自退兵。
之后,他又腾出手来,快刀斩乱麻的击退了女真人的进犯。
如此,北方的战事宣告终结。
与此同时,萧元寿以及刘凌在临淄和倭奴主力对峙的消息也传到了京城。
就在他忙着调兵遣将支援临淄的时候,倭奴主力被全歼的消息也送了过来!
在看到了详细的战况公文,于廷益即惊叹于刘凌那出色的战术指挥,又佩服于他在没有调令的情况下,支援鲁州的勇气。
当然,最后还有对刘凌前途的担忧。
如今的朝廷是个什么情况,于廷益再清楚不过了。
严高在萧帝的支持下只手遮天,自己虽也被萧帝扶持,但终究只是制衡严高势力的一颗棋子罢了。
所以,他能够发挥的力量极其有限。
想要保住刘凌的小命,绝非易事。
几日来,于廷益除了处理日常事务之外,便是在思索如何帮助这个与国有功之人渡过难关。
三法司之中,他也有些人脉,但多是无足轻重之辈,真正掌握实权的都是严氏一党的人。
虽说希望渺茫,但思虑几日之后,于廷益还是决定尝试一下。 「万水千山总是情,投我一票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