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与功臣们的相处方式很简单,就是当哥们来对待,完全没有架子,哪怕是在他当皇帝之后,也没有发生屠杀功臣的悲剧,而且他对功臣们都很厚待,与功臣们的相处也是坦诚相待的,也十分宽容。”
“看看魏征看看程咬金,活生生的例子,可是晚年的时候还是君臣都离了心。”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贞观十七年,这一年侯君派因为协助太子李承乾谋反而被他杀掉,这让他意识到厚待功臣们并不一定能得到好的结果,所以他开始猜忌功臣们,不再以诚相待了,而是采取帝王之术加以制衡,这其中以尉迟恭和李勣最具代表性。”
“先说尉迟恭,他对李世民忠心耿耿,他不但是功臣,而且还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两人的关系那是相当过硬的。”
“但是,在李承乾、侯君集谋反事件爆发之后,随着李世民对功臣们态度的转变,尉迟恭也深感危险,便上书请求回家养老,李世民早就担心他谋反了,因此没有挽留。”
“后来,李世民第一次亲征高句丽,尉迟恭觉得天子都亲自出战了,自己也得表忠心,于是请求出征,李世民便任命他为左一马军总管,但在班师回朝后,李世民仍旧让他回家养老。”
“在随后数年,尉迟恭闭门不出,只是在家吃喝玩乐,沉迷酒色,还迷信术士之言,在家研制丹药自服。”
[“敬德末年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与外人交通,凡十六年。”]
“也就是说,尉迟恭为了打消李世民的猜忌心,选择急流勇退,并用自污的方式来自保。”
“还有李勣,也是个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人物,而且忠心耿耿,但李世民晚年对他不是太放心,又想将他留给儿子李治继续使用,便使用了一些权谋。”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在病重之时将李治找来,说李勣这个人才能不错,但他担心李勣不能效忠李治,所以准备将其贬黜到外地,等李治继位后再把李勣召回京城,委任其为尚书左仆射,这样李勣就会誓死效忠李治了。”
“这事如果搁在以前,李世民肯定会把李勣找来,跟他直截了当地把话说清楚,用真诚去感化他,从而让其效忠于李治,但他因为猜忌心而对李勣不放心,所以使出了一招帝王之术,用先抑后扬的方式来笼络李勣。”
“如果君臣之间没了情谊,只剩下权谋了,那君臣离心之事是必定会发生的。”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李世民晚年能够信任和依赖之人,其实并不多,尤其是武将,他们之中大多数人或多多少都遭到了李世民的猜忌,有些人甚至被他杀死。”
“比如说曾被李世民宠信的大将张亮,他因为私自豢养了五百多名义子而被心有叵测之人诬陷成谋反,李世民就感到非常紧张,没有详细调查,就将他给斩首了,并没收了他全部家产。”
“实际上,确实曾有人劝说张亮谋反,张亮也差点心动了,原因是他遭到李世民猜忌,被排挤出了京城,但他最后并未付诸行动,豢养义子之事也只不过是捕风捉影而已,并一定是真的。”
杨广:哟!这不是以我为戒的那位吗?怎么有样学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