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杨猛考虑到鲁坦星系中的情况,
就算铀元素之前的重元素其占比量可能也不大,
根据人类已知的宇宙物质形成理论,
人类所知的绝大部分重元素的产生,大都是与恒星有关。
恒星通过聚变,从元素周期表的第一个元素氢开始,聚变到第二个元素氦,
再通过pp链反应,产生第三个元素锂,只不过因为锂的原子特性很难在恒星内部留存,
会继续加入链式反应,继续产生第四个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
之后一步步的聚合到碳,
此时核聚变反应因为能级的原因,
会进入了碳氮氧的循环过程继续产生元素周期表之后的元素,
然而,恒星聚变元素并不能一直聚变下去,将整个元素周期表全部聚变完,
随着聚变能级的上升,所需要的聚变环境也越发恐怖,
像太阳这种等级的恒星,
尚且压不住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号元素氦,会爆发恐怖的氦闪,吓得地球只能去流浪。
更不要说是元素周期表后面的元素,
归根到底,聚变反应是强行将两个原子压到一起,
而越到的元素周期表的后面的元素便难以撮合,
直到元素周期表的第26号元素铁,
当到核聚变到达铁元素这一等级后,
因铁元素的原子结构,
要将其他元素压到铁元素里,
压到一起的能量,已经开始超过,将铁压到一起所释放的能量,
此时恒星也将到达寿命的重点。
至于铁元素之后的元素,
人类只能按照自己所知,和粒子对撞实验进行推测。
虽然铁元素之后已经很难聚合,
但也不是没有继续将其搓成下一种元素的可能,
而这种可能还不止一种,
从尚未定论的宇宙大爆炸,到超新星爆发,中子星、或带有吸积物质的黑洞碰撞,
经过计算,这种情况发生时,其瞬间产生的能量足以继续撮合铁元素,继而产生元素周期表之后的元素。
可惜,继续产生的元素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