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赵云已趋平和,叹了口气道:“刘兄,非是云不帮你,而是董卓行事,实在难以苟同。就算你说服了我,师父也不会同意。真若如此,他早应二师兄所请而留于军中,又何苦劳累奔波?”
刘毅也叹了口气:“时不我待啊,那有时间再行耽搁?不知子龙此去常山,有何打算?”
“时不我待,”赵云喃喃细语,重复着这四个字:“常山一带临近边塞,每年秋收之际。鲜卑人,乌丸人轮流叩关,百姓深受其苦。这几年大汉内乱不休,边夷跟着蠢蠢欲动,吾欲纠集乡间子弟,组成义军前去戍关。以卫家园。”
他这番话掷地有声,显然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刘毅知道留不住他,心头有种一败涂地的颓伤。赵云看他垂头丧气,反有些不好意思,劝道:“刘兄不必如此,要我帮你,也不是不行。”
刘毅精神一振:“子龙请讲。”
“刘兄光明磊落,亦有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之志。只要你不受制于董卓,云自然会千里来投,以报今日知遇之恩。”
刘毅“啊”了一声,正欲再劝。赵云却一夹马腹朝前冲去:“刘兄,不要送了。该说的都说了,何如女儿一般婆婆妈妈。”
马行甚疾,蹄声得得中,不一会就转过树林,不见人影。刘毅望着远方,怔然良久。这就是三国吧,英雄并起的三国。他们都有自己的志向,理想,不会轻易折服于人。那种主角王八之气一发,所有人纳头就拜的事,那是想也别想。以前他也被拒绝过,但不论是华佗,还是司马朗。都不及赵云的离去,给他带来的震撼强烈。
西凉飞豹、北军中候、奋威将军。这些头衔看起来威风凛凛,但都打着董卓的标签。所谓凡事有利皆有弊,他给了刘毅便利的同时,也制造了无数障碍。
“兄欲何往?”
赵云所问,尤如巨锤一击,让刘毅幡然醒悟。
我欲何往?正如赵云所说,自己缺少的,就是志向。一个称霸天下,敢为天先下的志向。如果本人都茫然无措,如何让下属效死力?君不见吕布一介武夫,屡败屡战,但文有陈宫,武有张辽高顺等一直不离不弃。吕布亦非明主,但他野心勃勃,一直奋斗不息。这里的野心,其实就是志向,也是属下饱含希望,不离不弃的原动力。
而地盘广大,却无人问津的群雄也大有人在,张扬、孔融、韩馥等等,那个不是赫赫有名,就因为得过且过,很快湮没于历史长河中。
诚如赵云所说,要想有所作为,首先得摆脱董卓的掣肘。董卓势大,且对自己有救命之恩,这的确是个难题。但这不是安之若素的借口。若是董卓不听,在不伤他性命的前提下,可以想法夺权、兵谏,甚至另起炉灶都是可以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活人还能被尿憋死?
但这一切一切,还是需要兵权。
等着吧,子龙。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兑现诺言。
他心头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