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后,母亲便把我从通县接回来,送到大姨家暂住。
那是个位于丰台樊家村的农村小院儿,坐北朝南,黄土夯实的地上总有几只母鸡在那儿刨食。大鹅会时不时的抻着脖子“啊啊”叫着,撵得半大的黄狗满院子跑。
出了院儿不远,就是一畦畦的菜地,一眼望不到头儿,菜地之间是一丈来宽的土路,时不时的会有一辆铁槽的马拉挂车或空或满的,从土路上吱吱嘎嘎的驶过。不下雨的时候,车后会扬起一阵或大或小的尘土。这时,空气中的马粪牛粪等混杂气味会更加弥漫起来。我因为自小儿在农村长大,对此倒也适应了。我倒觉得,农村就应该是这个味道。但千万别在下雨的时候出来乱跑,那样很容易掉到地头儿的粪坑里去。
可在这样一个异味弥漫的氛围中,居然也有那么一缕清香。
夏日清晨的细雨后,姨夫会去稍远的田地里剪啤酒花藤。现在想来,不知为什么村里会种啤酒花这种东西,也许附近有啤酒厂吧!
我因为好奇,便让大姨领着我去找姨夫。
刚下过小雨,土路上湿润了许多,但还不至于泥泞难走,踩在上面只会让鞋底粘满混着稻草的黄泥。走着走着,远远的看见一辆马车,拉着高高的一蓬绿草过来。离近了才看清,驾辕后坐着的正是姨夫。枣红皱褶的脸膛遮在黄色的草帽下,后背靠着如小山一样的啤酒花藤垛子。四周耷拉下来的藤蔓上,挂着如松果一般的蓑衣状的绿色花蕾,而姨夫的上身就在这些花蕾和手掌大的叶片之中忽隐忽现的。
姨夫笑呵呵的把我抱到身旁安顿好,大姨则坐到了车尾。马车继续前行,我感到身后的啤酒花藤们颤巍巍的。串串蓬松如绢花般质地的花蕾们,在我的耳际飘摇摆动,和藤叶上的细密倒刺一起,撩拨的人百般刺痒。不时还会有几滴露水,不,也许是雨水滴落下来,于是我会禁不住用手挠挠这儿擦擦那儿,但眼里看的却是枣红马那尖细抖动的双耳和不时飞过的麻雀。
夏日清晨的阳光并不强烈,雨后泥土的气息和啤酒花蕾的香气混杂在一起,格外馥郁清香。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的蝉又叫了起来,阳光透过颤巍巍的啤酒花藤的空隙,洒在我的脸颊和姨夫布满青筋的手背上。姨夫一手或紧或松的拉着缰绳,一手则时不时的把皮鞭甩得啪啪直响。每到这时,马儿就抖抖耳朵小跑起来,麻雀们则被惊飞一片。
邻近中午时,马车赶回了院子。那会儿的午饭,无非就是三两个窝窝头,一碟儿大葱炒鸡蛋和半碗老咸菜,外加一大锅棒子面儿粥。
简单吃过午饭,姨夫又赶了马车出了村儿。
傍晚时分,姨夫才回到家。大姨在厨房烙饼,姨夫则为我做起了小锡枪。
院子的地面虽是用黄土夯实的,但因为清晨下过雨的缘故,也并不很硬。姨夫用根铁通条以及如铁通条一般的手指,在黄土地上连捅带挖的。不一会儿工夫,就在地上挖出个小枪模样的坑出来。然后他把已熔化的一铁罐子锡水慢慢儿的倒进地上的坑里。我则站在一旁兴致勃勃的看着,手里举着一根小木棍儿,木棍儿上插着一只姨夫刚给我逮的绿壳儿金龟子,它正在奋力的嗡嗡煽动着软翅。
蝉还在死命的叫着。
约莫一个小时后,姨夫用铁通条把小锡枪儿起出来,用一柄扁锉通体锉一遍,再用布满老茧的手细细摸了又摸,确定不扎手了,才把沉甸甸的小锡枪递给我,并慈爱的摸摸我的头,打发我去给大姨看看。此时他枣红脸膛上的皱纹会越发明显起来。
如今,小锡枪已不知所踪,大姨夫也早已作古。而那一幕幕的画面和真切的的感觉却刻印在我的脑海中:落日余晖,手中沉甸甸小锡枪和清晨雨后,满满一车芬芳馥郁的啤酒花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