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说穿就穿(2 / 2)(大明风华)大明第一宠妃的正确打开方式首页

永乐八年,皇帝向太子妃(我的未来婆婆)透出口风,问他的宝贝孙儿朱瞻基婚事将来打算怎么安排。

当时汉王那帮人在朝廷上怼太子怼得狠,太子的位子不稳,而帮他稳住的重要秤砣,就是朱瞻基。所以皇帝一问,太子妃立刻会意,连忙说要为他选择良配,并且要放在身边亲自教养几年。

皇帝虽然不那么喜欢太子,但他和老婆都特别赞赏这个孝顺聪明会来事儿的太子妃,将来的孙媳妇如果能跟着这儿媳妇多学几年持家本领,当然就能放心了。

算是机缘巧合,未来婆婆的娘家,正是永城县。她的母亲彭城伯夫人,入宫的时候听女儿说要给她的外孙乖乖选媳妇,立刻干劲十足,做起媒婆来。

自家人介绍,知根知底,才放心不是。

彭城伯夫人跟地头蛇孙主簿很熟,时时走动,知道我们家姊妹几个长得好看又知书达礼。

前面三个姐姐早已出嫁,于是这等嫁入宫廷的“好事”就轮到了十二岁的我头上。

十二岁,本应接受义务教育,就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娃,天真烂漫看动漫追“加油男孩”的年纪。明朝这帮人,禽兽啊禽兽。

亲妈的话都不信,还能信谁?于是彭城伯夫人对太子妃说我贤惠,太子妃就去跟皇帝说我贤惠。皇帝说,既然贤惠,是驴子是马拉来瞅瞅,真贤惠,就留下给我老朱家当孙媳妇。

那时候大明还没迁都北京,父亲请了几天假,用县衙的马车载着我,就那么随彭城伯家的人从山东一路颠簸去了南京。

史书上说我“皎皙而慧仁”,此言不虚,我本性如此。

可具体这本性怎么发挥,还要看剧本怎么走。

若剧本是种田文,我在永城县嫁个普普通通如意郎君安稳一生,自然又美又聪明又善良。

但问题目前手上的剧本,至少是个宫斗剧,那最后一个“仁”字怎么落实,那就真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